说天山南北,就是指新疆了。天山横贯新疆西东,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。去了一趟新疆,才知道光这样说说是不够的,天山之于新疆,实在是太重要了。打开地图看看,在这块占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地方,两大沙漠之间的天山两侧,还密布着包括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在内的众多城市和集镇,这是为什么呢?
不懂天山,就不懂新疆。
天山山脉,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,西段的托木尔峰是最高峰,海拔7435.3米,东段的博格达峰是最高峰,海拔5445米。说天山重要,因为它是雄横在新疆中部天上的一座巨型水库。而天山两侧其所以城市集镇密布,是因为天山之水,将他们变成了绿洲。
整个新疆,年均降雨量只有140多毫米,而蒸发量极大,属中国典型的干旱区。沙漠及其边缘的戈壁滩,降雨最少,日照又长,还多大风,极为干燥。像吐鲁番盆地,年降雨量只有10多毫米,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,风大起来,可以把汽车吹翻。
天山两侧,海拔急剧降低至千米至数百米之间,甚至百米以下。吐鲁番盆地,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,有4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甚至低于海平面,盆地中心最低处,负海拔155米,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。
在海拔如此低的干旱地区,倚天横卧的天山山脉,却是世界干旱区域多雨山地之一,被称为湿岛,堪称天降宝山。每年,北非和地中海的热带气团伴随格陵兰气流混合北极气流的北极气团,浩荡而下,在这里受阻,形成降水(含降雪),尤其是在北坡的迎风面,降雨丰沛,一般年降雨500毫米,在天山西段的一些地方,甚至可达上千毫米。
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分册介绍,4至6月的天山,为最大降水时段,兼之冰川和积雪在夏季消融,便成了供给天山两侧尤其是北侧的巨大水源, 在山地径流形成区内,就形成的大小河流就有200多条。年提供的总径流量,占新疆全境径流总量的52%。而且天山还是新疆第一大河伊犁河,以及塔里木河等大河的发源地。
天山就是一座横天巨坝,拦截从空中飞来的气流,将其成水留下,一部分当时就流走了,一部分成了冰川和积雪,随着温差的变化而消融。最妙的是,天山最大降水带会随季上下移动,冬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,夏初开始向上,7、8月时升至海拔5000米的极高山带。由此形成给河流的均衡补水,径流洪枯变幅小,只在10%至20%之间,其变差系数是中国最小的地区之一。
在遮天而立的天山前,我如一粒尘埃,在天山之水滋润的广阔两侧转悠,饥渴地搜罗着关于天山的知识。得知在天山内部,还有宽阔之处,一个叫巴音布鲁克的谷地,湖沼众多,水草丰美,是中国著名的草原之一。整个山地的草场和森林资源,分别占全疆47%和一半。草甸、森林,还有山下的平原,水到哪里,哪里就是一片生机。
在有“火州”之称的吐鲁番盆地,表面看去,是赤地遍野。可是,在地面之下,却密布暗渠。人们用数千公里长的著名的坎儿井方式,引流地下含水层的水,既避免了地上蒸发,又引向了需要自流灌溉的田地。而这一做法,有说法认为,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。
在北侧,人们也用多种方式引水,从乌鲁木齐上高速往伊犁,左边是逶迤起伏绵延不断的雪山,雪山再是草甸、森林之下,广阔的平原上,是一眼望不到边任车轮飞转也难穿越的玉米地、棉田和田间绿树。在伊犁,奔涌的伊犁河两岸,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。
最先途经的石河子市,城内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,街道两侧,是成排成行的各种鲜花。这里曾经是新疆建设兵团总部驻地,因建得非常美丽而被称为戈壁明珠,曾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。谁能想到,兵团刚到这里时,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漠。据说,当年是因一条干涸的河床上,满是石子,才留下了“石河子”这个名号。
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,引流天山之水灌溉,已遍及57个市、县,占到了全疆市、县的一半多。
从伊犁回来,再经石河子市,不久,就看见了乌鲁木齐。城市上端,浮着一线已是下午时分的雾霭,雾霭之上,悬着高耸的雪山,按方位,我猜,那就是天山东段最高的博格达峰了。峰白天蓝,悬天而浮,真是景证其名。
天山,起于新疆最东端的哈密星星峡,一路向西出境,进入哈萨克斯坦,全长2500公里。在新疆境内,长达1700多公里,宽度250公里至350公里,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。
从飞机上俯瞰天山,各样冰峰、冰川、雪谷,浩浩荡荡,千姿百态。在新疆东端的霍尔果斯口岸,我用望远镜眺望延伸到对面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,仍旧是雪峰连着雪峰,没有尽头。
大自然是如此公平,当把干旱给了新疆时,又把一条如此长阔高耸多雨雪的天山,赠与了新疆,以表达内心的歉疚。
新疆的地理特点,俗称三山夹两盆。北端是阿尔泰山脉,南端是昆仑山脉,两盆是包括有大片沙漠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。昆仑山和阿尔泰山,都是冰雪覆盖之山,对新疆均有补水作用。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气流的作用效果不同,如以水资源供给论,两山均不如天山。
注:据2010年9月2日至8日新疆之行旅行日记加资料整理集成。
不懂天山,就不懂新疆。
天山山脉,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,西段的托木尔峰是最高峰,海拔7435.3米,东段的博格达峰是最高峰,海拔5445米。说天山重要,因为它是雄横在新疆中部天上的一座巨型水库。而天山两侧其所以城市集镇密布,是因为天山之水,将他们变成了绿洲。
整个新疆,年均降雨量只有140多毫米,而蒸发量极大,属中国典型的干旱区。沙漠及其边缘的戈壁滩,降雨最少,日照又长,还多大风,极为干燥。像吐鲁番盆地,年降雨量只有10多毫米,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,风大起来,可以把汽车吹翻。
天山两侧,海拔急剧降低至千米至数百米之间,甚至百米以下。吐鲁番盆地,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,有4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甚至低于海平面,盆地中心最低处,负海拔155米,是中国大陆的最低点。
在海拔如此低的干旱地区,倚天横卧的天山山脉,却是世界干旱区域多雨山地之一,被称为湿岛,堪称天降宝山。每年,北非和地中海的热带气团伴随格陵兰气流混合北极气流的北极气团,浩荡而下,在这里受阻,形成降水(含降雪),尤其是在北坡的迎风面,降雨丰沛,一般年降雨500毫米,在天山西段的一些地方,甚至可达上千毫米。
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分册介绍,4至6月的天山,为最大降水时段,兼之冰川和积雪在夏季消融,便成了供给天山两侧尤其是北侧的巨大水源, 在山地径流形成区内,就形成的大小河流就有200多条。年提供的总径流量,占新疆全境径流总量的52%。而且天山还是新疆第一大河伊犁河,以及塔里木河等大河的发源地。
天山就是一座横天巨坝,拦截从空中飞来的气流,将其成水留下,一部分当时就流走了,一部分成了冰川和积雪,随着温差的变化而消融。最妙的是,天山最大降水带会随季上下移动,冬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,夏初开始向上,7、8月时升至海拔5000米的极高山带。由此形成给河流的均衡补水,径流洪枯变幅小,只在10%至20%之间,其变差系数是中国最小的地区之一。
在遮天而立的天山前,我如一粒尘埃,在天山之水滋润的广阔两侧转悠,饥渴地搜罗着关于天山的知识。得知在天山内部,还有宽阔之处,一个叫巴音布鲁克的谷地,湖沼众多,水草丰美,是中国著名的草原之一。整个山地的草场和森林资源,分别占全疆47%和一半。草甸、森林,还有山下的平原,水到哪里,哪里就是一片生机。
在有“火州”之称的吐鲁番盆地,表面看去,是赤地遍野。可是,在地面之下,却密布暗渠。人们用数千公里长的著名的坎儿井方式,引流地下含水层的水,既避免了地上蒸发,又引向了需要自流灌溉的田地。而这一做法,有说法认为,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。
在北侧,人们也用多种方式引水,从乌鲁木齐上高速往伊犁,左边是逶迤起伏绵延不断的雪山,雪山再是草甸、森林之下,广阔的平原上,是一眼望不到边任车轮飞转也难穿越的玉米地、棉田和田间绿树。在伊犁,奔涌的伊犁河两岸,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。
最先途经的石河子市,城内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,街道两侧,是成排成行的各种鲜花。这里曾经是新疆建设兵团总部驻地,因建得非常美丽而被称为戈壁明珠,曾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。谁能想到,兵团刚到这里时,这里是一片戈壁荒漠。据说,当年是因一条干涸的河床上,满是石子,才留下了“石河子”这个名号。
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,引流天山之水灌溉,已遍及57个市、县,占到了全疆市、县的一半多。
从伊犁回来,再经石河子市,不久,就看见了乌鲁木齐。城市上端,浮着一线已是下午时分的雾霭,雾霭之上,悬着高耸的雪山,按方位,我猜,那就是天山东段最高的博格达峰了。峰白天蓝,悬天而浮,真是景证其名。
天山,起于新疆最东端的哈密星星峡,一路向西出境,进入哈萨克斯坦,全长2500公里。在新疆境内,长达1700多公里,宽度250公里至350公里,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。
从飞机上俯瞰天山,各样冰峰、冰川、雪谷,浩浩荡荡,千姿百态。在新疆东端的霍尔果斯口岸,我用望远镜眺望延伸到对面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,仍旧是雪峰连着雪峰,没有尽头。
大自然是如此公平,当把干旱给了新疆时,又把一条如此长阔高耸多雨雪的天山,赠与了新疆,以表达内心的歉疚。
新疆的地理特点,俗称三山夹两盆。北端是阿尔泰山脉,南端是昆仑山脉,两盆是包括有大片沙漠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。昆仑山和阿尔泰山,都是冰雪覆盖之山,对新疆均有补水作用。但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气流的作用效果不同,如以水资源供给论,两山均不如天山。
注:据2010年9月2日至8日新疆之行旅行日记加资料整理集成。